目录
设置
书籍详情
加入书架
推荐票
金票
打赏
评论区
默戎之修仙篇 作者: 举旗的小兵 字数:2120 更新时间:2011-07-23 20:14:00

8..默境

恰如斯东·巴什拉在《梦想的诗学》中说的,必须和我们曾经是的那个孩子共同生活……从这种生活中人们得到一种对根的认识,人的本体存在这整棵树都因此而枝繁叶茂。

=====================================================

唯有清净坦然的心,才能感知自然中的每一点渺茫声响。

在这样浅绛色的午后,能与潘晓静静的对坐,谈一些平淡的日子以及深刻的世道,风味,正如前面的一杯茶,温暖、真实。

他沉默了许多年,这沉默显得近于有点自弃,有点衰老,到了不得不放下一切的时候,却变得细致,渐渐走入自己未知,却又是自己制造的世界。

然后从这一点获得永生。

他看着她,然后微笑。其余处,都是空白。

她:你一直在微笑,只是让人觉得很遥远。

他:微笑不好吗?

她:很好,只是觉得你的微笑离人很远。

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他:你也是一样。

她:你会忘了我的。

他:那种付出是心怀着希望与爱的深刻而没有尽头的挣扎。这样才好,节约时间,也会感觉自己的时间比别人多一些。只要我们心中有青鸟,我们就看到青鸟。

她:是用这样的错觉安慰自己吗?

他:有时候人需要类似于这样的错觉。

她:我们认识多久了?

他:不久,才一年。

她:幸福就像彼岸花一样。

他:是呀,彼岸花。

她:是不是这才有了这份沉静,淡然。

他:是呀!

她:你知不知道,你的眼睛很迷人。

他:这样灵魂才是相通的。

他:假如因为爱而不得不孤单,受苦,我愿意。

她:像在雪地里的孤狼,独自舔慰着自己的伤口,尽管有孱孱的鲜血流着。

他:那些走过的弯路,经历过的那些事儿,遇到过的人儿,都化成了微笑,只剩下微笑了。我似乎又看见我蹲在流金溢彩的红花草的田野里,幸福得像一只仰天打滚的金龟子……一切都热热闹闹,一切都安安静静,单纯明净的心与四周的空旷结合得天衣无缝,让如今的我每一次回忆起来,都仿佛重新走回了生命的起点。

她:修行分为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第二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第三个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三个境界中都有“空”字,三个境界就是对“空”的三种不同的理解。第一境界中的“寻”,表明人向上天追问自身起源,追问所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三个千古难题。第二境界中的“无”,表明人已经从自然中剥离出来,与外在的“水流花开”自成一独立世界。而第三境界中的“万古”与“一朝”的融合同一,则说明人对有限时空的超越,经过否定之否定之后达到天人合一之境。

他看见对面的铁匠铺正在打制兵器,烧得舔着舌头的炭火,拉得鼓胀欲破的风箱,锤打得热情四溅的铁器,比如一柄伸进水里的烙铁。剑师攥着一柄通红的烙铁,它像一个高烧不退的病人,炽热的体温冲破水银的牢笼,直逼他的手臂、胸膛、眼睛,迫使他寻找冷却的出路。‘哧’的一声快感的呐喊,烙铁大汗通透,高烧被溺死了,火的真气游走,水的质地永恒,他的脸像一朵雾里酡红的高梁,这是燃着火焰的生命,凝重,深沉,体现出剑师在洞察人生时所表露出来的情绪。

剑庄外面的旗幡是柔软的,也是有灵魂的,被一竿青竹挑着,随风飘摇,哗啦哗啦的声音那不是风的声音,是它内心的声音。敬义依稀嗅到了远古的气息,听到了灯花静静开放的瞬间,那泛黄的灯影一下子拉近了他与时间的距离,但他很快发现这感觉是虚幻的,只是对生命的一种虚妄的言说。窗外是河流,以及在河流中沉默的船只。大大小小的船只,只待船闸一开,那些船就川流不息地各奔前程,将高高低低的起航声、鸣笛声丢给村庄,丢进村庄人的梦。他看着它们,站着,或者蹲着,闭紧嘴巴。他的行走,与一片叶子的旅行没什么不同。每个子夜,他都会在它们隆隆的起航声中醒来,并慢慢走进那些声音,体会漂泊的寒凉,解译命运的密码。

他明白生命的开端总是隐秘而含混的,如今,记忆的甬道已经越加幽深朦胧,他已经无法抵达它的源头,但能闻到它青草一样芬芳的气息。那时他知道有很多植物一开花就没有用了,青菜、韭菜开了花就只能喂猪,竹子开花就意味着死亡,而有些植物,开花却意味着成熟,结果。自然以众多的生命形态向他昭示了世界的多样和神奇,说不清那时的他领悟了多少,当如今的他穿透时光的帷幕再次目睹那一马平川的绿草,他愿意相信那也是他精神的源头。蜻蜓们还在飞,翅膀沾满夜色。对于蜻蜓的喜爱过于偏颇,尽管他知道它也会撞进蛛网,他知道它会扭曲着腰身在水里产卵,一个男孩曾经碾碎它的身体,指给他看它留下的混浊汁液,他还是相信蜻蜓是所有拥有翅膀的生物中的精华,只会在水一样的黄昏里飞,以漫天流岚为背景……是这些腰身纤细的天使,满足了一个修真人士对于飞翔的全部幻想,使他的灵魂也萌生出一对稚嫩的透明翅膀。

流浪了这么久,敬义的个人身体乃至精神意识,从简略到繁复的觉醒和提升,有了一种向内的,转折而又诡异的气氛,不一定忧郁,充满黑夜的各种晦涩意象,但必须结实。但在现实当中,个人往往不可逃脱身边一切事物和人的纠缠、渗透与牵制,让他感到一种庞大的无力,给人的观感是气势汹汹的力量,背后却是空空荡荡的,有切身和切肤,而没有切心入心,惊心动心的感受,纯粹的个人情感乃至情绪的漫溢,犹如隐秘的性爱,所有的体验只限于个体,而不是群体。

土地的呼吸声,或远或近,让他感到自己是与自然达到了最好的相契状态。

作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