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籍详情
加入书架
推荐票
金票
打赏
评论区
穿越之漫漫人生路 作者: 朱扉万重待月华 字数:1077 更新时间:2013-01-30 23:23:00

第六章 探究竟,名诗是缘由

让仆役们简单的打扫了一下,幸亏方谨有心,留了凌府老管家看家,不时打扫一下,这才能在当夜住进厢房。凌雁知道这时要让凤儿提起劲头来,但又不能告诉她自己要帮方谨他们脱罪,否则到时候没有救出来方谨不说,没有救出来吴管家,凤儿可能会因为希望太大,失望更大而丧失生存意志。只能让她打听一下方谨的罪是怎么来的,让她对这个事实接受一下。

从圣旨下的那天起,街头巷尾时有交头接耳的人,但没人敢大声议论,毕竟事关谋反,谁都不想陷进去。而这个消息传出来就是下圣旨那天,有官差在街头抓方谨时,一时口快,把方谨谋反的事情说了出来。

凌雁让稍稍镇定的凤儿派仆役打听方谨到底怎么了?仆役们的回答各有千秋,什么恩怨情仇,什么官场构陷,几乎发挥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全部智慧。但其中最让凌雁觉得可信的是其中一个说法“反诗”!这个说法几乎是其中最详实的一个说法了,连那首反诗都有偷录的。一看那首反诗,凌雁几乎可以肯定,就是因为这个了。那首反诗几乎就是黄巢的《不第后赋菊》,只改动了几个字,那首诗是这样写的: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凤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凌雁问凤儿:“凤安是哪里啊?”凤儿回答道:“凤安城就是待凤城,黄家小姐出生那年,国师夜观天象,告诉皇上,凤凰来了,只要想办法让凤凰安稳的住下来,那我大京就可永葆盛世了。所以这待凤城就改名叫凤安城了,不过老一辈的还是很难改口,都是教我们说待凤城的。”原来如此,把原诗的“长安”改成“凤安”,到也押韵,可是这是一首出了名的反诗,难道黄婉儿不知道吗?

黄婉儿确实不知道,她也很无辜,她只是和方谨在包房讲了一下这首诗,方谨还说写诗之人一定志向远大,性格豪迈,怎么那首诗就成了方谨做的了,还成了反诗?

凌雁觉得黄婉儿的脑袋实在是秀逗了,怎么能在封建王朝说反诗呢?方谨更是白痴,身在朝廷,连这些政治触觉都没有,难道那些冤死在文字狱中的鲜血和生命还不够提醒他吗?凌雁觉得真的要好好考虑一下是否要救这个已经被她定义为“猪一样的队友”的方谨。

另一方面,方谨实实在在不知黄婉儿那首据说没有名字,没有作者的诗怎么就成了自己写的了,更让他不解的是,这首诗明明就是表达诗人不屈的信念和宽广的胸怀的时究竟哪里有谋反的意思?难道这首诗里有什么暗号?

就在他们苦苦思索的时候,黄婉儿已经开始了拯救行动,她决定要救出方谨。这时候,她有着一种殉道士的悲壮,她对自己反抗这个封建社会,反抗这个封建王朝地位最高的人,有了一种从麻木的胆怯中生成的大无畏的情绪,她越恐惧越胆怯,就越想反抗,越想证明,她已经有悲伤和恐惧的麻木转变成一种应激性的亢奋。她把这种亢奋定义为“爱的力量”。

作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