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籍详情
加入书架
推荐票
金票
打赏
评论区
战国歌 作者: 朱育涛 字数:1640 更新时间:2013-01-09 12:08:00

秦军

秦军屡屡挑衅不得,撤退又不好,于是双方进入相持阶段。相持阶段双方比得是综合国力,显然赵国在综合国力上远远比不上秦国,秦国进过商鞅变法,以及几代国君的苦心经营,拥有更多的土地,更多的粮食,特别是南方的巴蜀之地更是秦国的粮仓,赵国虽然经过了胡服骑射,使得国力成为六国中仅次于秦国,但这只是军事账面上,在农业方面则远远落后于秦,齐等大国。

就这样双方对峙了两年多,两国经济都不堪重负,双方的领位者都想早点结束这该死的战争。

秦国战略家们率先行动,他们双管齐下,首先他们故作样子,热情接待赵国使者造成秦赵和解的假象,这样就断了赵国和其他国家合纵的机会。其次,范雎还派人携带大量金银珠宝去贿赂赵王身边的权臣,挑拨离间,散布谣言,说秦国不怕廉颇,怕得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一旦赵括担任赵军前方总指挥,那秦军必然一败涂地,接受秦国糖衣炮弹的赵国权臣自然不遗余力得忽悠赵孝成王。赵孝成王是根嫩蒜,很傻很天真,哪里知道政治场上的深浅,何况他也想早点结束战争,于是他不顾蔺相如和赵括***反对,撤下廉颇,换上赵括。

临阵换将乃是兵家大忌,何况用庸才取代良将,更是愚蠢透顶。

赵括,作为赵奢的儿子,他有着无与伦比的天赋——纸上谈兵。赵括谈论起兵法,犹如那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就连他老子也不是他的对手。这样人只适合当参谋,不适合当统帅,不是每新手都是吴起孙膑,初出茅庐就能统领千军万马,取得重大胜利。

赵括上战场了,他将迎来人生第一战,也是最后一战。赵括还真实在,为了体现出自己高超的军事能力,建立自己的威望,他用自己的人更换了许多将领,还改变了军中制度,想想赵括的为人,就知道他身边的人肯定是写溜须拍马之辈。如此一来赵军离心离德,军心涣散,斗志消沉。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这是一条著名的战争信条,赵括是奉若神明,他上任后就改变了战略防御,决定采用进攻手段,夺取上党。就这样赵括悄悄地‘带领’秦军发生扭转。

秦国听到这个消息后打心里笑,他们太高兴,赵括蠢,赵王更蠢,有他们两个相助,大秦何愁不胜?既然你老赵换将,那我老秦也换个将,来而不往非礼也。就这样白起再次出山,为了避免引起赵军的注意,秦王下令有谁敢泄露白起的消息就处斩。与此同时,秦王还增兵前线。

赵括对白起,纸上谈兵对久经沙场;求胜心切对稳若泰山;义气做事对善于谋虑。赵括必败无疑。

料敌合变,出奇无穷。这是司马迁对白起的评价,是个非常正确的评价。

白起上任后针对赵括求胜心切,鲁莽轻敌的特点,制定了诱敌入伏,分割包围,最后围歼的方针。

白起采用了四步走。

首先他让第一线部队为诱敌部队,等待赵军出击后,即向预设主阵地长壁方面撤退,诱敌深入。此乃诱敌之策。

其次,巧妙利用长壁构筑袋形阵地,以主力守卫营垒,抵挡阻遏赵军的攻势,并组织一支轻装奇兵,待赵军被围后,主动出击,削弱赵军实力。此乃疲敌之计。

然后,白起动用奇兵两万五千人埋伏在两边侧翼,待赵军出击后,及时穿插到赵军的后方,切断赵军的退路,协同主阵地长壁上的秦军主力,完成对出击赵军的包围。此乃断敌后路之策。

最后,用五千骑兵插入渗透到赵军营垒的中间,牵制和监视营垒中的剩余赵军。 此乃牵制,侦查之策。

四环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口袋,只能赵军装进口袋。

赵括还真是不辜负白起的谋划,真的带着赵军主力朝秦国防御地杀来,浩浩荡荡,好不威风。一切都在白起的预料中,秦军开始撤退,赵括一见自己牛刀小试,杀得秦军屁滚尿流,相当高兴,脑子一热,宝剑一挥,下令赵军全线攻击。赵军杀到长壁遭到这里的秦军主力抵抗,双方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至此赵军再没前进一步,于是赵括下令撤退,只可惜,晚了。两万五千奇兵穿插到赵军后面,切断了其退路,白起立即下令轻装奇兵出击,围攻,削弱,拖住赵军。另外五千骑兵则渗透到赵军大本营,牵制大本营的其余赵军。

这就是三十六计中的关门打狗,此时的赵括已经彻彻底底成为瓮中之鳖。

秦昭襄王得知消息后,亲赴前线,命令离战区最近的河内地区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编入军队,支援长平。这支部队进一步断绝了赵国援军和后勤补给。

作者的话
朱育涛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