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籍详情
加入书架
推荐票
金票
打赏
评论区
朱大人 作者: 张科琳 字数:3267 更新时间:2017-06-23 17:49:00

44欲别风波名利场 一心钻进安乐窝(上)

回到陆地最难适应的人情往来,萧翼说的对,其实她已经有了很多有交情的人,没由来的感到极其心累,感觉生活无以为继。

萧翼做了裸官,去了燕京主持工事,其实他不想去,害怕以后有事他要负责倒霉,反对迁都的人不敢对皇帝怎么样,但可以搞他啊,说真的燕京人口稀少,这几年朝廷也在移民,但是还是少,而且沙尘暴特严重,没错沙尘暴现在就有了。

由于皇帝对高楼有些钟爱,他不放心别人做,只能亲自督察,为了修一座高楼,他成了一个技术研究员,也算是带动科学发展,比如钢铁冶炼,水泥,凝固剂都被逼出来了。

燕京的城市规划由他全权规划,考虑到若是迁都燕京,军户是大头,他多管闲事的询问皇帝,要不要多修些豪宅,趁迁都朝拜的时候把各地王爷扣在眼皮底下?皇帝也同意了,所以他极尽可能得修建豪华庄园。

皇帝被萧翼蛊惑,加之自己就是藩王登极,萧翼每一句话都是贴心话,所以非常信任萧翼,他觉得萧翼对他是生死置外的。之前一直坚持削藩的朱燕生这次回来却态度急转直下,还举出曹魏历史来,宗室太过于薄弱对皇家是不利.

萧翼又举出两宋历史反驳,还讲了一群人谋反后大肆分封,最后遍地是王爷的故事,完全就是映射自家,不过他没动怒,因为后果真的严重,想到宗室日渐增多的人口让他非常烦躁。

因为要修建一座城,财政压力大,海务之事不可能大行其道,加之延边村镇受海盗侵袭,所以朝廷还是不打算开放海禁,只是由官方进行贸易。

朱燕生要做的就是说服皇帝开放海禁,各种利弊她这几年一直都在分析,希望能找到可以说服众人的切入点,所以每到一个地方她都会让人详细记录风土人情城镇规模人口多寡物产种类.

他带了二十几个文书和识文断字的军士的道理就是如此,各自专攻一个方面。人有所顾忌是为了保护,有所行动是为了得到。“陛下,臣没有带回什么属国外臣,太麻烦没有实质上的好处。臣带回来整个天下,这是臣让人记录的沿途各国的情况,以及索要的地图的。”

记录各国的案卷满满的几米高,皇帝翻阅了图册笑道:“跟你说的差不多,你拿这些东西,又有什么好处?我朝人民什么时候变得功利起来?”虽然没有带回多少使臣,但真金白银不少,听了随行人员汇报心里有数。

萧翼说过外国稀罕大明的货物,但他们却没有多少是大明需要的,所以他们要用真金白银和大明商人做生意,大明商人们出去买东西,带回来的却是真金白银,无形之中就把外国的黄金白银珠宝汇聚到大明了。

知道皇帝虽然动心,但还是心存疑虑,这是正常的,作为上位者必须多疑,不多想想轻易的决策对国家而言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她要打消皇帝的疑虑。

陛下所求的不就是文治武功?士人所求不就是一世美名,人民所求不是切身利益?陛下前朝旧属远遁西域,陛下征西之心人尽皆知,可受制于地理天时华夏止步于天山,难以再进。

臣以为千百年来不曾走通的路,本朝不一定能走通,为了反复一寸边地,中原流血流泪,史书上曾记载唐代中原和吐蕃战争,中原人无法在吐蕃生存,而攻到中原吐蕃人也无法在吐蕃生存,只能退兵回老家。

中原人为何要和西域人争地利?就算能一时具有,也难以长久,中原政令难以下达,与其争地利,不如退而求其次,争夺海利,在海上耕海牧民不更好?海里的物产那样富饶,可以养活很多人。

听户部的人说,人口激增,很多人交不起人头税没有多余土地供养人口,而将年幼孩子杀死,国家的未来是这些孩子的,杀死孩子无异于断送国家的明天。

中华自古以来都是陆上国家,是没有办法同海上国家竞争,臣认为开放海禁,让庶民进入海域谋生,事关存亡,谁都会拼死一搏,臣知海上凶险,有风浪海盗种种威胁,但这正是华夏中原的机会。

海军出海护航,一来保护沿海地区的渔民生产往来商船不受打劫,二来正好锤炼海军,积累海上作战的经验使我国在海上有一席之地。窝在陆地上始终都是被动挨打。

为什么要让沿海地区人内迁作普通农户?正因为沿海地区的人粮仓不在海里,所以总是被海盗侵袭,因为没有保护欲,海盗已经深入陆地几百里了,再这样下去,说不定还能顺流直上来京师洗劫。

沿海各国繁华之处必定是港口临海城市,渔业兴盛,而我国除了几个出口城市盐场,沿海几百里人烟稀少,没有人家门的鱼塘都守不住。

陛下,从古至今商人是连接各地各国的人,在千年前商人基本是走陆地,但随着朝更代序商人更多却是走海路,陆地上千百年来只有骆驼马队,这些畜生活口不会因为朝代变换而变得力量大运更多的货物。

若是海路就不同了,船的胃口却越来越大,船舱就是人的胃口,人总是希望吃的更多,走的更远,若是海禁必定限制船舶制造,船舶制造一旦僵化,海域不可图。

臣认为从大局大势来看,陆上格局已定难有突破,未来的主战场在海上,我国若是不强化海军,那么陆地就会变成战场,近几百年来海盗侵袭就是证明。

臣沿途经历各国,船舶业极其发达,各国之间的较量多为海战,我国虽远离其中一时半会儿战火烧不来,但是臣很忧患,臣所到之处必定夹道欢迎。

各国上达国王皇帝下至平民儿童都对我国感到兴趣,有很多我国的传说,传闻里我国遍地是黄金,所有人都希望来我国,三岁小孩都希望长大当船长来我国搬黄金,看到我国人就像肥羊一般,令人毛骨悚然。

真真假假他们知道我国很多东西,可我国对其一无所知。自古以来王朝覆灭不都是反客为主?

禹破禅让制公天下变家天下,东夷小国取而代之,之后周秦汉晋那一个不是如此?

陛下,在海上我国人太少,我国人口是天下诸国最多的,但海上却是弱国小国,我国出产瓷器丝绸菜叶远销诸国,在各国都是王公贵族才能用得起的豪奢品。

茶叶瓷器丝绸虽远销诸国,反观我国的茶农工匠桑户却没有从中收益,依然在贫困饥饿中徘徊,相反的他们赖以为生的技能饭碗却被外国人窃取。

外国人已经有自己茶园桑蚕窑厂,这些东西都是从我国流出,为何?因为我国商业不兴,外国人填补空洞,要是再这样下去,我国的工艺完全被外国人掌握,势必会让茶农桑户窑厂破产。

没有了买卖不如种稻米划算,国人就等著喝洋茶穿洋衣,相反由我国商人直接卖出,不仅利润高也减少商业技能流失,反而会让技艺更加精进,使我国的商品立于不败之地。

几次有人想打断她说话,她都没有停下来,一旦停下来就被反驳,反驳就要进行辩论,到时候想说的话根本没机会出来,她可不想和谁开辩论会。

朱燕生,你口水喷到朕脸上了。皇帝不喜欢朱燕生的原因不是因为是个女人,而是她说话打不断,长篇大论没个把时辰说不完。

他曾经也让她跪下汇报,但是人家有本事跪在那里口若悬河说一个时辰,事后还贴了膏药医生去给她舒筋活血,不要脸啊,说什么工伤,索要美太监伺候。

这人对下属惜字如金,谁要是对她长篇大论,不是降职就是臭骂,偏分对他长篇大论,不过这算好的,还有更长的,有人反驳了她,被她连续说了一天,再也不敢多说一句。

“你到底是要兴海军,还是兴商业?朕接到很多奏报,有很多外臣哭诉,你好大胆子,竟然扶持海贼称王称霸,我朝颜面扫地。”皇帝心里有数,但不能朱燕生说啥就是啥。

皇帝想什么她知道,也知道用什么打动皇帝,皇帝心里一定都在想以后的蓝图,只不过皇帝要姿态,她不能不给。

陛下!臣有苦衷啊,那些岛国拿臣当枪使,要臣给平复海盗,可打不过那些海盗,那些海盗已成气候,岛国土民都拿他们没办法,臣等旱鸭子能有什么法子?

要是说拿海盗没法子岂不就丢脸了?只能选择虚张声势帮海盗当家做主,再说了那些海盗当家做主了,总不能再当强盗劫自己客人吧,他们又是我华夏苗裔,熟人熟路好办事。

既然是自己人了,以后他们可以庇护我国商船,少收一点过路费,我国远航船只成本低于他国安全高于他国,久而久之外国商人都会选择我国的船运送货物。

如此一来就可以扭转海上我国势力薄弱局势的,再说陛下不是也扶持安南王么?像朝鲜安南琉球诸国都是近属,形式上的事。

这些海盗国是我国亲立,是无根浮萍全靠我国扶持,哪敢失去我国的扶持,他们只能尽心尽力的为我国做事,我国在海上越强势他们越高枕无忧。

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帮助那些人扎根,等个几十年百年他们就是土著了,只不过那时候是流着我国血统的土著,所以陛下我国可以派遣驻军去助威,派遣文人书生增援教化。

这样做有很多好处,一来保证军人血性,还不用户部出钱养;二来防止那些海盗阳奉阴违;三来扩大文化圈,使其成为朝鲜日本安南一类同文国。

作者的话
张科琳

这是脑洞文,真到那时候哪敢出海,而且哪有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