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籍详情
加入书架
推荐票
金票
打赏
评论区
落笔成仙 作者: 机智的王小兔同学 字数:2047 更新时间:2016-03-30 15:56:00

第一章 开始

公元960年,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帝国横空出世,那就是大宋王朝!大宋王朝的开始,标志着一个重文轻武的国家开始。

读书人每年都为了功名,进京赶考,每到这个时候京城都会无比的繁华。用句现在的话说,也算提高京城的经济了。

功名的开始,使多少天之骄子,被功名二字拴在了这里面,走不出来。其实文这个东西没办法解释,它代表着着一个人的修养,境界,素质。所以来说,其实不应该跟功名绑在一块。

但多少人都绕不出来这个圈子。最后进入一个黑暗的官场,整天过着尔虞我诈的生活。

而今天我们的故事也是发生在这样一个时代。

文渚,自幼父母双亡。他父亲在临终把他托付给了自己结拜兄弟,张浩。

“老张啊,我快不行了,媳妇也走得早。就剩下了这么一个孩子。我也只能把他托付给你了。”

张浩有些伤感的看着自己的兄弟,文启良。他这个兄弟实在有点可怜。本来是个有钱人家的公子哥,没事就喜欢舞文弄墨,喝喝酒做做文章什么的。可惜后来家道中落,只能种地为生。

你们想想一个羸弱的文人,娇生贵养的人。突然干起了农家活能受得了吗?他的妻子因为在生文渚的时候,难产死了。而他自己因为干活累倒了,生了一场大病。对于本来就很贫穷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最后,这个人就快不行了。正所谓树倒猢狲散,他曾经的那些酒肉朋友也都躲的他远远的。唯有这位叫张浩的好兄弟。

张浩家里往上倒三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他的父亲就在文启良家里还富裕的时候做长工。张浩和文启良小时候两个人就是好玩伴。他们并没有因为身份的差距产生过什么隔阂。

但是随着成长,两个人的联系渐渐地少了。长大后,张浩跟着他的父亲在田里干活,文启良则跟几个有钱人家的孩子天天出去花天酒地的。

要不说患难见真情,当他有事,要不在的时候,他想把他唯一的孩子托付给他的朋友,因为他的亲戚很少,而且都联系不上了。所以只能托付给身边的朋友。而这时,其他的酒肉朋友能躲他多远躲多远。

唯有这个小时候拜把的兄弟张浩,在这个关键时刻挺胸而出。

“兄弟,真是不好意思,我这个儿子只有托付给你了。”文启良虚弱的说道。

“兄弟,我都知道,你不用说了。从今天起,你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张浩真诚的看着躺在床上的兄弟。

文启良欣慰的看了张浩一眼。低头看着身边趴在床沿的幼童,手溺爱的摸着幼童的脑袋。眼里充满了慈祥,虽然他的岁数并不大,但是对待儿子的心都是一样的。

转眼,文启良的葬礼办完了,文渚也住进了张浩的家中。

虽然张浩是个粗人,但是却非常的注重兄弟情义,他觉得自己去世的兄弟把他儿子交给自己,是对自己放心,所以自己也绝不能辜负了他。

张浩对文渚可以说是十分的关爱。让他吃得好穿得好,也不让他干那些农家活。让他没事就在家看看书和上学堂。所以来说文渚自幼就饱读诗书,文学水平非常的高。

张浩他们家也都让他去京城赶考,好中个状元什么的,他们一家也好沾点光,过上好日子。

张浩对文渚没的说,那是相当好。张浩的的儿子张铁牛跟文渚也差不多大,也是好玩伴好兄弟。唯独张浩的妻子,孙翠儿对文渚十分的看不过眼。

孙翠儿整天想,“啊,你那个穷鬼老爹把你托付给我们,一分钱没有也就不说了,你整天地里面的活也不干,吃的还挺多。每年上京赶考,钱也不少花,你也没中过什么功名。”所以一来二去就不给文渚好脸色看。

这年文渚十九岁,这是他第三次进京赶考。农家人挣不了什么钱,每年给他20两银子上京赶考也确实不容易。

孙翠儿在给文渚干粮义务的时候,把怀里的银子掏出来了说:“文渚啊,这个科举完全是运气,你要考上了,我们也就跟着你享几天福,你要考不上,回来也就别念书了,跟着你叔去地里干活,补贴家用。

这二十两银子是我东拼西揍给你借来的,你省着点花。”说着,就把二十两银子,给了文渚,文渚接过银子,感激的对孙翠儿说:“婶子你放心,我这次一定考个好名次回来,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孙翠儿没说话转身出去了。张浩从里屋出来了。

他慈祥的摸了摸文渚的头说:“别听你婶子瞎说,你好好考没问题,考不上咱明年再考,读书这个事,一定不能耽误。她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正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你好好考,叔相信你。”

文渚对着张浩用力的点点头说道:“叔,这次我一定给你拿个名次回来,不然我决不回来见您!”张浩看着文渚坚定地眸子,欣慰的笑了,转身出去。

第二天张浩送文渚上路,路上千叮万嘱让他注意安全什么。文渚告别了张浩正式踏上了赶考的路途。按理说文渚的文笔还是不错的,长得也还算蛮清秀的,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一看就是满腹经纶的读书人。

但是官场的黑暗岂是他能了解的?能中举的都是家里有人,给主考官送了钱,铺了路的。像他这种才华横溢之人数次落榜也都非常正常。

但是文渚这次却是暗自发誓,我这次不拿个功名回来,我绝不活着回来。虽然他文采非凡,但是脑子却有点直,这也是圣贤书读多了难免的。

因为他觉得自己整天寄托在别人家中,没有贡献实在不好意思,尤其是上京赶考,一次不中,两次不中,再一再二不能再三了吧?

自从第一次落榜,文渚就更加勤奋的读书,一次比一次努力,这次他有十足的把握。文渚心里暗自想到,这次再拿不到名次,我就不回来丢人现眼了,我就自我了断!

作者的话
机智的王小兔同学

大家好,新书和大家见面了,前几章算是铺垫,往后的内容会更加精彩,大家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