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籍详情
加入书架
推荐票
金票
打赏
评论区
通天皇子 作者: 王时宇 字数:4494 更新时间:2015-12-31 21:10:00

第九十五章 一片狂澜

赵暄看着温不在的信,心想他能有什么办法,现在的局面还有多少余力他自己是知道的,能用的壮丁已经不多了,府库的钱粮也不多了,这样的底子就是能打仗都不容易了,还用说必须打赢吗?这封信反而让赵暄更担心了。

可是温不在却真的有办法。在朝廷已经拿不出人,也拿不出钱的时候,温不在能够依靠的,就是他的那些旧部下。当初温不在被解职的时候,他的旧部中有半数也解甲归田了。

急于解围的赵昶也同意温不在召集这些人,但是赵昶也说明了,一个铜子儿也没有。可现在得到温不在的召唤,这些老兵立刻响应,带着自己的兄弟子侄,日夜兼程,赶到大梁。

这些人虽然只有八千多,但是温不在很自信,因为这些人能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其士气一定超过朝廷的正规军。

校场上,温不在慷慨激昂的说现在是国家的危急时刻,既感谢他们能挺身而出,也言明此战是以寡击众,而且要等战胜之后才能拿到奖赏。

可将士们穿着各式各样的布衣,依然士气高昂的响应温不在。而且大声呼喊唯大将军马首是瞻。

就在温不在召集了八千老兵,却连军服都凑不齐的时候,赵曚得到这个消息,笑的前仰后合,“啊呀,真是太丢人了。赵昶居然连那些老兵都派上战场了,真是今非昔比啊。他居然也有今天!”

李存季默然的站在一旁,赵曚见他不说话,就问:“怎么,李将军心里不舒服?都和你说过了,等我们重建朝廷,自然就可以驱逐夏军。又何必这样满心哀怨呢?有违大将风度啊。”

李存季说:“现在是赵国生死存亡之际,王爷有何打算?”

赵曚说:“那还要问,当然是迅速强攻邺城,兵临漳河啊。那才是我赵国真正的都城,只有赵昶那个蠢货才会迁都到大梁那种容易包围的地方。传我军令,整军南下,不拿下邺城誓不罢休!”

就这样,赵曚的大军也开始行动了。但是因为赵国已经迁都大梁了,而且还有黄河作为屏障,赵昶也顾不上河北冀州,先保住大梁再说。而这时的夏军已经攻克阳翟,正在向这里赶来,而且兵分两路,大有夹击大梁之势。

赵昶下令温不在立刻出兵阻击夏军。元见进得到温不在具体行军路线和启程日期后,立刻通知李定封和赫连骜昌。

可偏偏此时元昭下令调赫连骜昌北上,接管河东驻军,将兵权交给李定封,让他继续进军大梁。

元见进明白,这是为了防止赵曚在河北大获全胜,成为新的威胁。所以让赫连骜昌去防着他,但这样一来李定封一个人对付温不在,就难办了,好在温不在只有八千人。

但是元见进失算了,温不在率领八千没有军服的老兵,昼伏夜出,趁夜色对李定封的中军大营发动偷袭,结果一场大战下来,李定封居然抵挡不住,中军大营被温不在烧了个干干净净,李定封不得不率军后退。

元见进大吃一惊,他料到温不在能打,但是没想到这么能打。元见进撇下其他人,独自前往军营求见李定封。

一进大帐,元见进就看见李定封光着上身,一个医生正在为他包扎伤口,李定封一边接受治疗,一边在看地图。元见进走过去,“将军还在看地图,我就放心了。”

李定封看元见进来了,说:“没什么,轻敌吃败仗的是我。我总要和他较量一番才行,不然可就没法交代了。”

元见进拉过一张小凳子坐下,说:“温不在率领的是老兵,以及他们的兄弟子侄,本来士气就高。和他们硬碰肯定会占不到便宜。但是他们没有充足的军粮和后勤,就连军服都来不及换。现在我们要对付他们,最好的办法有两个。”

李定封说:“一个是重兵围困,一个是引君入瓮。我都想过了。围困固然可以将他们置于两难境地,但是也给了赵昶以喘息的机会,得不偿失。如果设置陷阱引君入瓮,这一带是他们的地盘,温不在有地利之便,要仔细谋划才行。我们的时间不多。”

元见进说:“那这样的话就没办法了。不过也没什么,我查了一下,赵国最好的精兵也就这一点了,把他们拼光了也是大功一件。”

李定封摇头说:“看来也只有这一个办法了。全军听令,准备出击,布鹤翼阵,合围了他!”

李定封集结全军要和温不在决战,可温不在根本就不战,躲着他。李定封就派人去追击,元见进觉得不对,就提议不要出击。可李定封看过四周的地形后,说:“这里都是平原,怎么会有埋伏。继续追击。”

追着追着,温不在不跑了,元见进注意到地上的沙土,有很多新土,元见进担心这是温不在连夜挖掘坑道留下的痕迹,利用坑道堑壕来对付夏军,元见进马上告诉李定封,李定封看过之后也觉得很危险,就下令撤退了。

可就在他们准备撤退的时候,温不在突然率领三千人杀了出来,趁夏军阵形转变的时机攻击左军与中军接合部,李定封见难得的战机出现了,下令右军留守,自己率领中军迎战温不在。

乱军之中,元见进看见了夏军营地方向升起黑烟,立刻派人回去看看。原来是温不在的人马趁夏军不在的时候,偷袭军营,劫走军粮,烧毁营地。

李定封一气之下,下令将自己包围的赵军全部射死。上千弓箭手将这些赵国的老兵全都射死在包围圈中。

回到营地,看到了一片硝烟,伤兵和遭到洗劫的粮草。

原来当温不在率军停止前进的时候就已经让他的人顺着一条堑壕走了,把衣服挂在稻草人上,留在那里,迷惑夏军。然后这些留下的人主动出击,吸引夏军的注意力,而转移走的人就去偷袭李定封的大营了。

虽然温不在用这个办法成功的弄到了他们急需的军粮,耍的李定封和元见进团团转,但也因此伤亡了上千人,继续阻击夏军的本钱越来越少了。

李定封不得不上奏请罪,元见进也准备回大梁,去吹吹风。

而这个时候,赵曚听说了温不在用八千老兵在没有军饷军粮的情况下不但成功阻击了李定封,还逼得李定封不得不后退了十几里。担心自己一家去进攻可能得不偿失,而且还得到消息,赫连骜昌要到河东,摆明是针对自己。

为了观望一下时局,赵曚决定停止进军。等他们分出胜负再说也不迟。李存季得知赵曚停止进军,心里也宽慰了许多。

元见进回到大梁的第一件事就是请宋楷、宋迈和钟离典喝酒。宋迈发脾气居然不来,不来元见进就不请了。

酒桌上,钟离典说:“他温不在居然用八千人就挡住了李定封,这赵国还有我的立足之地吗?”

元见进说:“当然有啊,你以为皇帝真的信任温不在,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我家殿下已经准备杀他了。”

可钟离典说:“杀?他可活的好好的。除非在战场上杀了他。”

元见进说:“将军醉了,他身边几千人都是他的旧部,现在又出生入死,想在他们身边杀了温不在,谈何容易。”

钟离典一饮而尽,“那就看着他东山再起?”

元见进瞟了一眼,钟离典腰间的正是寒锐剑,又给他倒了一杯,“万事开头难,总会有机会的。反正不管是他和赵暄中的哪一个,只要除掉了一个,另一个都离死不远了。”

钟离典眼前一亮,“对啊,不是还有赵暄吗?”说着望向宋楷,宋楷说:“这也不容易,现在燕凌霜像个疯子,我在临淄王府的眼线说,她现在什么都要过问,恨不得一棵葱都要切开看看有没有刺客。”

钟离典和宋楷看着元见进,指望他说点什么。

元见进说:“那这样的话,就没有办法了。我们只能等温不在回来才能下手了。但是,我们可以帮他一点忙。”

宋楷说:“你是说粮饷?我会做手脚的,让朝廷继续保持没有多余的钱打仗。饿死温不在。这次他还可以戏弄李定封,搞到粮食,下一次,可就没有这么容易了。”

元见进却说:“这只是一方面。难得温不在和赵暄都不在朝廷,你们应该利用这个机会清除他们的党羽,将朝廷控制在两位的手里。这是更重要的。”

钟离典问:“怎么,陛下不想打进大梁吗?”

元见进说:“时机虽然已经到了,但局势还差了一点,你们耐心一点。等我们积蓄更多国力,继续削弱其他各国之后也不迟。”

宋楷明白了,“我知道了,是因为赵曚,还是因为蜀国?”

元见进说:“都是。所以这边就要劳烦两位了。”

“且慢,老弟。”宋楷说:“有几个人我们要除掉很困难,希望兴国台可以出手相助。”

相让我派杀手,元见进虽然很抵触这种事,但是如果有必要还是会做的。但元见进觉得现在还不到非这样做不可的地步,“五龙会不行吗?”

钟离典说:“我们也有难处。希望你能雪中送炭。”

元见进只好说:“名单呢?”宋楷将一封信递给元见进,“就交给你了。”元见进接过信封,塞进袖子里,“我知道了。”

回去之后,元见进在心里骂这两人,真是不知廉耻。一方面钟离典居然称自己的父皇为陛下,真以为自己是夏国的臣子了?还有宋楷,这种事他自己不做,居然指使兴国台做事,他以为他是谁?如今的他们两个,权倾朝野,真要杀人还需要假手于人?

完全是要将自己拉下水,他们是五龙会,和天山谷有联系。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玄门疏远自己,天虹子敬赵暄,皇甫无渊敬温不在,自己还是要对他们下手,虽然也不在乎这么几个人,但是残害忠良的帽子一戴上,他们玄门会怎么看自己不想也知道。

眼下天山谷依然在,他们不会多说什么,等三界平安了他们会不会掉过头来对付自己就难说了。

元见进第一次觉得,在这盘棋里,自己居然两边不是人。难怪天尊如此放心的将他的绝学秘籍交给自己,原来如此。因为能不能练成不说,玄门就有可能鄙视自己的为人,进而把自己当作应该除掉的小人。

“嗯,但愿我是想多了。”

没过几天,温不在几次向朝廷要求给与粮饷,没有援兵也就算了,粮饷全都没有,就是再如何忠诚的老兵也不能不吃不喝啊,温不在的兵马战斗力直线下滑。

而相比之下,李定封一纸书信,就有大笔的粮饷送来,夏军的战斗力和士气也得以恢复。

温不在不得不避其锋芒,与夏军周旋。李定封则用之前在南阳对付流寇土匪的办法,在这一带围剿温不在,温不在又不得不一再转战,保存实力。可实力依然是一日不如一日。

终于在一个雾气沉沉的早上,温不在发现有人饿死了。温不在眼含热泪的埋葬了他,“这样下去就要全军覆没了。”

温不在想写奏本,请求赵昶遣使和谈,因为他的八千人不但损失惨重,断绝粮饷,已经有人饿死了。但是温不在发现,他们没有水,根本化不开墨,四下搜索也没有水。最后只能用口水化开了墨,写了这份奏本,派人送去大梁。

奏本送走之后,温不在就病倒了,所有人只能躲进深山,靠野果野菜充饥。李定封找到他们后,立刻派五千人断绝上下山的道路,填埋水源,要困死温不在。

其余主力继续向大梁进军。可这个时候,元昭下令停止进军,逼赵昶和谈。李定封就安营扎寨了。

得知消息的赵曚非常后悔,自己居然傻乎乎的止步不前,现在攻取邺城是不太可能了,但是赵国眼下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大梁,而且情报也证实他们连兵都养不起了,于是赵曚令李存季进攻邺城。

李存季原本是不得已才投靠赵曚的,可现在一而再再而三的进攻赵国,李存季心里是很反感的,但是又没有办法,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快攻下邺城,拥立赵曚,保住赵国一片基业。

所以李存季打邺城非常尽力。

而另一边赵昶头痛欲裂,南北夹击,举国上下乱作一团,民意汹涌。再这样下去不是殉国,战死,就是投降。就在他一个人喝闷酒的时候,烈衣从天而降。

赵昶看是她,大叫道:“你们都是怎么搞的,求你们的时候说的天花乱坠,现在我有难了,才想起我来!”

烈衣说:“我们自然会帮你,但是需要缓兵之计。现在就告诉你好了,我们也遇到了麻烦,才没有出手。但是只要我们互相配合就没有什么可以威胁我们了。”

赵昶问:“你的意思是说答应和谈?这倒是个缓兵之计,可赵曚那边怎么办?”

烈衣说:“这个你就不用担心了。我们自会有办法对付他,等这边拖延足够的时间了,我们就会回过头来对付夏国的。”

赵昶还问:“为什么不能两边都帮我?”

烈衣说:“我不是说了,我们也有麻烦吗?”

赵昶点头,“也好,总比没有好。不过,你们打算怎么帮我?”

烈衣说:“布阵。”

作者的话
王时宇

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