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籍详情
加入书架
推荐票
金票
打赏
评论区
清平乐 作者: 半九十 字数:2615 更新时间:2015-04-12 21:18:00

第三十九章 逐鹿天下

自刘玄登基即位绿林建元更始改名汉军已过两月,在两月这段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中,汉军一路势如破竹,连克昆阳、定陵等十数余座城池,声势与日俱增,兵发宛城之下时已是三十万虎牙大军。

宛城太守梁丘赐见状匆匆关闭四方城门,连夜派出七路人马突围传信,坚守待援,三十万汉军攻而不得破城,无奈只能尽锁四方城池,两军只得相灼不下。

围城已有两月,宛城之内百姓易子而食,却仍是宁死不降于汉军,而就在这时,王莽凑足四十二万人马,命王邑、王寻二人将兵浩浩汤汤南下,星火驰援宛城……

谢方此刻脸上一片凝重,手指堪堪停在地图之上河西走廊的位置,一脸忧思地看着刘玄:“陛下,匈奴对我中原早已虎视眈眈,而王莽如今四十万大军南下将与我军在宛城一带展开决战,中原再无一支兵力可牵制匈奴,只怕匈奴趁此机会而下,那……”

经历两月磨砺之后,刘玄原本微胖的身材也渐渐瘦削下去,倒是显得成熟干练了许多,刘玄一脸茫然看了眼身旁的苏旷,苏旷会意,急忙站了出来:“大司马,我们将宛城围困两月之久,你可知为何王莽此时才得以发兵来援?”

谢方点了点头:“这几月匈奴几次入境袭扰百姓,隐隐有侵入河西走廊的迹象,王莽无暇分心,只能先派严尤和王延北上震慑匈奴,而我军势大,兵力分散下来根本不足以解宛城之危,这才又拖了一段时日,举国征兵这才凑足四十万大军,是以两月之久宛城援军才能得以出发……”

苏旷赞同道:“不错,王莽也算是天纵之才,不过两月,便将这些繁琐之事有条不紊地处理完毕,若非篡汉,也当是如霍光一类的人物,而有严尤王延此等名将镇守河西走廊,谅匈奴也无法南下,而严尤不在,此时也正当是我们同王莽决一死战的最好时机!”

谢方低头沉吟一会儿:“若王莽将严尤撤下,匈奴南下又该如何,亦或者,若是王莽直接放匈奴南下又该如何?”

苏旷云淡风轻地捋了捋颌下胡须:“大司马难道忘了,当日这些我们不也考虑过了吗?若王莽放匈奴南下,到时便是一个天下离心的结果,而这时陛下振臂一呼,天下何愁不是云集响应,王莽的新朝何愁不倒,而现在王莽派了严尤镇守河西走廊,岂不更好,匈奴不但不会南下,还能牵制住我们一个心腹大患……”

谢方冷哼一声,目光灼灼盯着苏旷:“那兴汉之后又该如何,再无严尤镇守河西走廊,而那时直面匈奴铁骑的可是陛下!”

苏旷轻轻笑了笑:“大司马不觉得现在说这些为时尚早么,天下尚未在手,又何必顾虑这么多,此时此刻坐江山的他王莽,那他便自当有守江山的责任,而我们要做的只是协助陛下攻进长安罢了。”

谢方愤慨后退一步,看着苏旷一字一句地:“那苏旷,依你的意思便是我汉军为了取得天下便可以不择手段?”

苏旷又捋了一遍胡须,理所应当地点了点头。

谢方仰天一笑:“当初我可不记得教过你这些,苏旷你……”

苏旷淡淡打断谢方的将说下去的话语:“大司马,现在已经不是过去的绿林了,陛下还在这呢。”

谢方身形一震,怒目瞪了苏旷一眼,朝刘玄急忙施了一礼:“陛下,我……”

刘玄和蔼笑着摆了摆手:“大司马无需多礼,那依着大司马来看,当今该如何?”

谢方沉吟一会儿:“休战!”

苏旷不可置信地叫喊道:“休战?大司马,如今我军势如破竹,围困宛城已两月有余,成功在即,你觉得休战不是一个笑话吗?”

刘玄迟疑看着谢方:“为何休战?”

谢方将身躯站直,朗声说道:“匈奴,国之大敌也!此时唯有休战,王莽才能放手同匈奴一战!”

苏旷觉得可笑:“大司马,机会可是稍纵即逝的,再说,你又如何确定王莽不会勾结匈奴,趁休战之际攻打我军,大司马你何时变得如此天真?”

谢方点了点头:“我确定!”

苏旷疑惑道:“为何?”

谢方沉声道:“因为他是王莽!”

苏旷笑着摇了摇头,不屑揶揄着:“十八年了,没想到十八年过后,大司马对这个曾经背叛过你一次的人还是那么深信不疑,可不知这个人又是否值得大司马你对他这一十八年的这份信任呢?”

谢方胸中如同重锤一击,脸色苍白看着苏旷:“你……”

苏旷轻踱了几步来到刘玄身边:“现在与其讨论这些不切实际的,还不如想想,王邑王寻这四十万大军该如何应对,陛下对么?”

谢方将求助的目光投向刘玄,刘玄迟疑一会儿,点了点头:“大司马,上公所言虽是莽撞,实则言之有理。”

谢方脸色惨白,却还是试着挽回一二:“那匈奴?”

刘玄沉吟一会儿:“毕竟坐江山的不是我们,匈奴又何必我们操心呢?”

谢方神色渐渐黯淡下去,许久,终于还是点了点头:“一切就依陛下所愿……”

刘玄欣然一笑,赞许看了谢方一眼:“大司马终究是我汉军的中流砥柱,那依大司马之见,我军该如何抵挡王莽这四十万大军?”

谢方慨然一叹,却还是记着身为臣子为君分忧的本分,摇了摇头道:“四十万大军不能正面抵挡,若要攻下宛城,只能派出一路兵马在中途将新军这四十万大军截住,而大军则加紧攻城,唯此一法,若梁丘赐等到援军,破城再也无望,届时腹背受敌,我军更是岌岌可危。若能攻下宛城,尚可凭宛城同这四十万大军僵持。”

刘玄露出一抹难色:“可三十万大军围城两月之久宛城仍不得下,而此时还要分兵拦截四十万大军,大司马要留在宛城这主持大局不便轻易涉险,汉军上下有何人能担此重任……”

谢方沉声道:“两月以来,刘演率军连克六座城池,战绩斐然不逊于我,当能担此重任。”

刘玄同苏旷对视一眼,刘玄为难摇了摇头:“只怕要攻下宛城,刘演之力必不可少……”

苏旷跟着附和道:“刘演这两月中战绩斐然,留在宛城对稳定军心作用甚大,听说刘演的弟弟刘秀跟随他哥哥在这几次战役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能力想来也是不差,不如派刘秀去如何?”

刘玄急忙点头:“上公言之有理,大司马若还不放心,朕再让王凤、王常和李轶在一旁跟着如何?”

谢方无奈叹了一口气:“陛下同刘演之间的那些恩怨我也略有所闻,可拦截一事本就九死一生,陛下又何苦再……”

刘玄大惊:“原来大司马也听到了这些无稽之谈,正是因为这件事九死一生,才不能让刘演涉险,若刘演真出什么事,那谣言岂不永无止境。”

谢方默默看着刘玄:“陛下真是这样想?”

刘玄郑重点了点头:“朕同刘演本就是皇室同族,又何苦加害,再说刘演这两月不凡的表现朕也是看在眼里,实在强过朕太多,老实说,就算刘演要这皇位,朕也不会有半分不舍,又何谈矛盾!”

谢方欣慰一笑:“既然陛下都这么说了,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那便试着让刘秀去吧。”

刘玄恩了一声:“刘秀朕会让王凤和李轶二位将军好好照顾,万万不会让他出事。”

谢方点了点头:“能否将这四十万大军拖住是这场战局的关键之处,不容有失!”

苏旷冥想半晌,问道:“大司马觉得应该在何处阻截最为合适?”

谢方将手指向宛城东北方移了移:“昆阳!”

作者的话
半九十

看了下以前作者想说的话似乎都是以询问方式结尾= =这次要换个方式